2022款奔馳S級日常實用性測試報告
國內對于一款車型最深切的喜愛如何去表達?我想一定是一個廣為流傳、認同度很高的昵稱。從最初的W140“虎頭奔”,到后來的W200“蝴蝶奔”,再到如今的全新一代W223(長軸版為V223),奔馳S級一直都引領著國內豪華品牌轎車的設計走向,而在本期的《日常實用性測試報告》中,我們也將這一代代號為V223的奔馳S級請到了現場,在日常使用性方面,它是否也能有亮眼表現呢?本篇文章就來帶您一探究竟。
測試車輛:2022款 梅賽德斯-奔馳S級 S 500 L 4MATIC
官方指導價格:183.88萬元起
一、功能性配置測試環節
除了傳統的遙控解鎖外,實測車輛還配備了全車無鑰匙進入功能,車主手持鑰匙靠近車輛,在大約5米范圍內車輛便會感應到鑰匙的存在并自動解鎖,此時四個車門把手會自動彈出,方便乘員進入。而當車主遠離車輛后,車門還會自動落鎖并收起門把手。同時該車配備的一鍵啟動按鈕位于儀表屏幕右下方位置,行駛過程中不容易誤觸。
后視鏡調節采用方向鍵控制,位于主駕側車窗升降開關前方。調節后視鏡時,需要先按下左或右后視鏡標識按鍵,然后通過方向鍵即可調節對應側的后視鏡鏡面角度。此外,在必要時,還可以按下中間的按鍵快速折疊后視鏡,提升通過性。調節過程中沒有出現按鍵操作與鏡面回饋不同步的現象。
發動機艙蓋的開啟開關位于駕駛席前部左下方,開啟發動機艙蓋需要連續拉動兩次車內拉手,此時發動機蓋會自動解鎖,機艙蓋由兩根液壓挺桿支撐,僅需輕輕上推便可將前機蓋抬起,抬動時毫不費力。
二、舒適性配置測試環節
車輛的前排座椅均支持16向電動調節和電動座椅記憶,配備腰托、腿托,支持座椅通風、加熱、按摩,其中座椅按摩功能內置多達10種按摩程序,并且每個震動馬達單元還可以進行加熱,提供多種熱石按摩,舒適度拉滿。
至于后排,座椅的功能同樣強大,除了配套的腰托、腿托以外,車輛還提供了額外的折疊桌、腳踏板以及獨立的多媒體控制屏幕,需要辦公時便可將小桌板從后排中央扶手處支出,桌面的大小和開啟方式和飛機上的桌板類似,足以放下一臺商務筆記本電腦。
同時,副駕座椅還支持一鍵折疊,可以讓位于“老板位”的乘客平躺在車內。不過,上述的這一套配置選裝下來可不便宜,光是其中一個折疊桌就要25500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梅賽德斯-奔馳官網或咨詢當地經銷商。
在主駕駛座椅測試中,全新一代奔馳S級的駕駛座椅最前端和最末端之間的最大可調范圍為32cm,可調節前后距離與高低調節幅度在同級中排名靠前,能夠滿足不同身材駕乘者的多樣化需求。
多功能方向盤支持上下+前后四向電動調節,經實測,方向盤上下可調節角度為6°,前后拉伸距離為6cm,可調節范圍中規中矩,能夠讓駕駛員比較輕松地找到舒適的駕駛姿勢。
車輛的后排配備了兩個獨立座椅,頭枕角度可通過按鍵電動調節,頭枕的面積較大,同時內部填充也十分柔軟,舒適性極佳。
前排中央扶手采用皮質材料包裹,面積較大且足夠寬闊,能夠對駕駛者和副駕乘客的手肘提供有效支撐。不過由于其采用了一體式造型,因此并不能前后調節,靈活性表現欠佳。
三、多媒體配置測試環節
多媒體配置方面,奔馳S 500 L 4MATIC標配12.8英寸多媒體觸控屏,由于采用Linux系統,因此安全性有一定保障,不過功能擴展性較差,功能拓展需要通過OTA實現。就操作界面而言,這套系統的流暢性尚可,UI界面簡潔,可對車輛絕大多數功能進行直接控制,滿足日常使用問題不大。車載互聯方面,車機系統支持CarPlay和CarLife兩種方式。
此外,在車輛后排還配備了兩個獨立多媒體控制屏幕和一個可拆卸手持Pad,它們分別位于前排座椅后方和中央扶手箱凹槽處。其中手持Pad可以與后排屏幕聯動,并可以操作車內的絕大多數功能,帶給人的體驗感和早期的安卓平板相似,缺點是長時間使用會發燙。
對于日常使用最多的收音機功能我們也進行了測試,全新一代奔馳S級支持FM/AM收音機功能,開啟電臺后,駕駛者可左右滑動選擇自己喜歡聽的收音機頻道,同時,菜單中還提供了檢索和收藏功能,您可以搜索平時偏好的電臺并將其收藏到常用電臺列表內。另外,新車還預裝了喜馬拉雅第三方APP,賦予車輛更多可玩性。
車載USB接口及車載電源方面, 實測車型全車共配備了8個Type-C接口,相比于傳統的USB接口,Type-C接口更為先進,無論是充電速率還是數據傳輸速率都有很大程度提升。為了進一步方便車內乘員,新車還在前排和后排各提供了1個手機無線充電裝置,可以滿足全車乘客對電子設備充電的需求。至于車載12V電源則位于后備廂內部,可以為車載冰箱、吸塵器、充氣泵等小功率電器供電。
地圖方面,車輛采用的是梅賽德斯-奔馳×高德地圖定制專屬導航,這套導航系統能夠與MBUX自然語音控制系統功能聯動,并內置豐富的個性化語音包,UI界面簡潔實際操作起來很容易上手。
輸入目的地時,僅需輸入關鍵字,系統即可進行聯想,準確率很高。同時在設置好目的地后,導航系統還會提供多條線路規劃,得益于中控屏分辨率清晰以及車聯網速度較快,導航系統非常好使,基本可以做到脫離手機導航。
此外,還可以將地圖和導航指引信息映射在儀表盤或HUD抬頭顯示屏幕上,更便于駕駛者查看。值得注意的是,全新一代奔馳S級還支持AR顯示增強功能,可在駕駛員視野前方投射出虛擬的導航指引線,視覺相當酷炫。
四、空間配置測試環節
作為與消費者息息相關的空間測試方面,在此前的試駕文章《這才是豪華該有的樣子 試駕全新奔馳S級》中,我們已經對其乘坐空間進行了體驗,而此次將從日常生活中接觸同樣較多的儲物空間及其便捷性等方面進行評測。
總體來看,車內儲物槽的布局、數量、容積均表現較為出色,前/后杯架配備了限位裝置,并且后排杯架還支持加熱/制冷功能,表現可圈可點。
前/后車門儲物槽容積不錯,同時車門把手均采用封底式設計,能夠放置手機等小件物品。前排手套箱內部容積表現中規中矩,可以容納正常600ml的飲料瓶。美中不足是車輛的中央扶手箱縱深較淺,平時僅能存放票據、證件類的物品。
2022款奔馳S級的后備廂支持車內開關、后備廂按鍵以及遙控鑰匙等多種方式開啟,車輪并未侵占過多后備廂空間,整體看上去較為規整,并配有4個錨點,實用性出色。另外,由于采用了掀背式設計,后備廂開口和進深都十分可觀。
對于2022款奔馳S級的后備廂基礎數值,我們也進行了實測,開口長度為60cm;開口寬度為115cm;后備廂進深為110cm;后備廂地臺與內部車頂的垂直高度為54cm。
五、安全配置測試環節
在車輛前、后方視野測試中,車內所有座椅均已調整至最低狀態,所測出的數據與駕駛者正常使用時會存在一些偏差,僅供參考。
在數據測試環節,我們針對車輛日常使用過程中最常用到的視野范圍進行了測量和比對。在正前方視野盲區測試環節中,我們采用高70cm的樁桶作為參照物,隨后調整車輛相對位置,直至在主駕席可以看到樁桶上沿。此時測量車頭與樁桶之間的距離,數值越小,則前方視野盲區越小。
經過測試,樁桶與車頭最終測得的數據為205cm,車頭前方視野表現出色,實測成績與測試過的同級別車型相比處于上游水平。
后方視野測試中,依舊將樁桶固定擺放,隨后移動車輛直至可以觀察到樁桶上沿為止,所測得的距離為820cm。
外后視鏡視野范圍測試時,首先讓測試人員分別站在左右后視鏡垂直10m處,隨即開始向左右兩側移動,直至出現在兩側后視鏡最外側邊緣為止,測出其橫向距離。隨后通過公式計算,便可以得出后視鏡視野范圍的夾角角度。角度越大則后視鏡視野盲區范圍越小,反之則后視鏡視野盲區越大。
2022款奔馳S級兩側后視鏡均采用了雙曲率鏡面,因此其視野范圍開闊,最終測試結果為左側32°、右側23°,而這樣的實測成績已經是天花板級的存在,遠遠超過往期測試過的同級別車型,不負豪華轎車標桿美名。
在測試過程中,倒車雷達在150cm處便可感應到后方物體,雷達功率表現不錯。參考往期測試經驗,持續蜂鳴階段越接近25cm則越貼近日常使用習慣。從實測數據來看,2022款奔馳S級持續蜂鳴提示最遠距離為30cm,與經驗值略有差距。
前駐車雷達與后駐車雷達一致,共分為四段蜂鳴,最遠可在120cm處感應前方物體,雷達功率表現可圈可點,但持續蜂鳴階段最遠距離則為40cm,與經驗值存在較大差距。
2022款奔馳S級的倒車影像顯示效果十分出色,畫面清晰細膩,同時基于超大的屏幕尺寸,可以同時顯示360°全景影像和倒車影像,能夠讓駕駛者充分掌握車輛周圍的情況。同時,影像系統還支持2D/3D切換,以及車尾上帝視角的“輔助視角”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泊車時的難度。
車輛在日常使用中,經常會遇到轉彎或者調頭的情況,這個時候車輛的最小轉彎半徑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最小轉彎半徑是指當轉向盤轉到極限位置,汽車以最低穩定車速轉向行駛時,外側轉向輪的中心在支承平面上滾過的軌跡圓半徑。轉彎半徑越小,則表明汽車的機動性能越好。了解愛車的最小轉彎半徑大小,在車輛轉彎或調頭時能做到心中有數,避免剮蹭等情況發生。雖然2022款奔馳S級車身較長,但由于配備了后橋轉向系統,轉向角可達10°,經過實測該車的轉彎半徑僅為5.2m(由于測試條件有限,實驗可能存在一定誤差,請以官方數據為準),成功刷新了我們往期測試的大型轎車最小轉彎半徑紀錄,駕駛者可輕松完成掉頭等動作。
2022款奔馳S級在四個車門上方均配有車內拉手。車內拉手對于行動不便的人來說很有必要,而且對于乘客在顛簸路面的乘車安全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總結:
奔馳S級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豪華旗艦車型,讓中國消費者第一次認識到了何為豪華車,并親切的昵稱它為“大奔”。時至如今,奔馳S級在國內市場也已經進化了四代車型,作為豪華旗艦轎車的標桿,可以說,奔馳S級每一次的改變都會牽動無數車迷的心,而這次全面煥新而來的第十一代奔馳S級不僅實用性功能豐富,就連許多實測數據也處于同級領先,果然不負標桿之名。不過,話又說回來,183.88萬元起的售價也注定讓這臺車與普通家庭無緣,所以也只能期望未來有一天我們的自主品牌也能夠造出一臺媲美S級的車型把價格打下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