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廣汽豐田凱美瑞雙擎日常實用性測試報告
全新廣汽豐田凱美瑞上市以來,消費者對其外觀設計褒貶不一,極具沖擊力的前臉造型以及更加個性化的設計元素,完全顛覆了凱美瑞在大家心目中的傳統B級車形象。與此同時,其內飾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變革,不僅配色更年輕,用料更豪華,還首次采用隱藏式按鍵設計,并推出了與華為合作開發的車機系統。全方位進化后的凱美瑞在實用性方面是否也有所提升?本期《日常實用性測試報告》將帶大家一探究竟。
測試車輛:2024款 廣汽豐田凱美瑞 雙擎 2.0HXS 運動PLUS版
官方指導價格:20.68萬元
一、功能性配置測試環節
評測車配備前排無鑰匙進入功能,駕駛者攜帶智能鑰匙,將手伸入門把手便可感應解鎖,鎖車時只需輕按門把手前端的“條紋”控制區,實測解鎖和上鎖過程均十分順暢。一鍵啟動按鍵位于方向盤右側,位置合理且標識清晰,日常操作非常方便。
后備廂支持車內按鍵、車外按鍵以及遙控鑰匙開啟,操作簡單方便,日常使用便利性尚可。
發動機艙蓋的開啟開關位置位于駕駛位前部左下方,開啟時需要拉動車內開關一下,然后解鎖發動機艙蓋內部的鎖銷,順勢抬起發動機艙蓋即可。評測車的發動機艙蓋采用雙液壓桿支撐,穩定性不錯,開啟和關閉過程均較為輕松。
對于消費者來說,門檻離地高度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上下車便利性。根據實測結果來看,評測車的門檻離地高度為380mm,成績優于此前測試過的同級別車型,駕乘人員日常上下車非常方便。
二、舒適性配置測試環節
評測車的主/副駕駛座均采用電動調節,并選裝了前排座椅加熱和通風功能,以及主駕駛座記憶功能,配置達到同級別主流水平。座椅調節按鍵位于座墊側面,操作起來比較順手。值得一提的是,評測車依舊保留了老款車型上經典的“老板鍵”,后排乘客可通過按鍵控制副駕駛座椅前后移動和調節靠背角度,以獲得充足的后排空間。
在主駕駛座椅測試中,評測車的主駕駛座椅最前端和最末端之間的距離為255mm,處于同級別中游水平,座椅可調節行程適中。
多功能方向盤支持電動上下+前后調節,經實測,方向盤前后可調節距離為60mm,上下可調節角度為12.7°,在測試過的同級別車型中均處于上游水平。
評測車的后排座椅配備了三個獨立頭枕,只有兩側頭枕支持上下調節,中間頭枕為固定式設計。值得肯定的是,中間頭枕尺寸與兩側頭枕相差不大,可以為后排乘客頭部提供充足的支撐。并且,三個頭枕的填充物均較為柔軟,保證了舒適的乘坐體驗。
前排中央扶手造型規整且尺寸較大,表面采用皮質包裹,枕靠舒適性不錯。中央扶手雖然不支持前后移動和角度調節,不過駕駛者在駕駛過程中依然可以將肘部搭在上面。
三、多媒體配置測試環節
評測車共配備了5個USB Type-C接口,其中,前排3個接口位于中控臺下方,后排2個接口位于后排空調出風口下方,布局較為合理,不過兼容性一般。此外,前排中央扶手箱內部還提供了1個12V電源接口。
同時,我們對各個USB接口的電壓與電流進行了測試,前排接口的最高電壓為5.08V,最高電流為1.92A;后排接口的最高電壓為5.07V,最高電流為1.92A。
隨著如今智能車機愈發普及,越來越多的車型都配備了智能語音助手。對于“智能語音系統”,我們通過以下四段固定話術,來評判語音交互系統在語音識別率、反應速度以及可控制功能等方面的表現。
1、我有點冷/我有點熱
2、打開車窗/打開主駕車窗/打開天窗
3、我要聽“XXXX”(歌曲名)
4、我要去京版大廈
經過實測,評測車的智能語音系統能夠全部識別、并進行操作上述功能,在接到命令后,系統反應速度較快。語音系統對于模糊語義識別較為精準,同時支持雙區域語音喚醒識別、語音免喚醒詞以及語音連續對話等功能,整體表現達到同級別車型主流水平。
評測車在前排中控臺下方還配備了1個手機無線充電板,充電功率為15W,但未提供散熱通風口。需要注意的是,該手機無線充電板并不支持關閉,日常使用時應避免將金屬物品放置在上面。
四、空間配置測試環節
作為與消費者息息相關的空間測試方面,在此前的試駕文章《質感全面升級 試駕全新廣汽豐田凱美瑞雙擎》,我們已經對其乘坐空間進行了體驗,而此次將從日常生活中接觸同樣較多的儲物空間及其便捷性等方面進行評測。
對于車內使用空間的測試,只針對前排觸手可及的空間,不包括手套箱、中央扶手箱等需開啟的空間。測試方法是將以下固定物品全部放置在前排的各個儲物空間內,通過固定物品的放置情況來判斷車輛儲物空間的表現。測試選定的固定物品為:2瓶常規大小的礦泉水、1部大屏手機、1支口紅、1個挎包、1副墨鏡、1把折疊雨傘以及1包常規尺寸的抽紙。
經過實測,除了墨鏡和挎包外,其余固定物品均可以合理地放置在評測車前排各個儲物空間內。前排杯架前方提供了小型儲物格,用來放置抽紙沒有問題。前排門板儲物格尺寸不大,僅能容納1把折疊雨傘。由于沒有配備眼鏡盒以及尺寸較大的儲物格,因此墨鏡和挎包沒有合適的地方放置。
后備廂內部造型較為規整,地板平整度不錯,兩側還采用了掏空式設計,方便存放小件物品。后排座椅支持比例放倒,放倒后可以進一步拓展后備廂空間。
對于后備廂基礎數值,我們也進行了實測,開口長度為470mm;開口寬度為1140mm;后備廂進深為1160mm;后備廂地板與內部車頂的垂直高度為550mm。
五、安全配置測試環節
在車輛前、后方視野測試中,車內所有座椅均已調整至最低狀態,所測出的數據與駕駛者正常使用時均有一些偏差,僅供參考。
在測試前方視野環節,我們采用高70cm的樁桶作為參照物,隨后調整車距,直至在主駕駛位可以看到樁桶上沿。經過測試,樁桶與車頭最終測得的數據為1.9m,達到同級別中上游水平。
后方視野測試中,依舊將樁桶固定擺放,隨后移動車輛直至可以觀察到樁桶上沿為止,所測得的距離為21.2m,成績處于同級別車型下游水平,后方視野盲區相對較大。
外后視鏡視野范圍測試時,首先讓測試人員分別站在左右后視鏡垂直10m處,隨即開始向左右兩側移動,直至出現在兩側后視鏡最外側邊緣為止,測出其橫向距離。隨后通過公式計算,便可以得出后視鏡視野范圍的夾角角度。角度越大則后視鏡視野盲區范圍越小,反之則后視鏡視野盲區越大。
評測車的兩側外后視鏡均未采用雙曲率鏡片,不過依然能夠提供不錯的視野。經實測,左側外后視鏡視野范圍為25.6°,右側外后視鏡視野范圍為14.6°。其中,左側外后視鏡測試成績達到同級別中上游水平,而右側外后視鏡測試成績處于同級別下游水平。
雷達測試過程中,評測車的后雷達最遠可在1.43m處感應到后方物體,后雷達功率表現不錯。參考往期測試經驗,持續蜂鳴階段越接近0.25m則越貼近日常使用習慣,從實測數據來看,后雷達持續蜂鳴階段最遠距離為0.25m,與測試經驗值完全吻合。
前雷達最遠可以在0.9m處感應到前方物體,雷達功率表現中規中矩;持續蜂鳴提示距離為0.25m,同樣與測試經驗值完全吻合。
評測車選裝了360度全景影像,并提供透明底盤功能,方便駕駛員查看車輛底部道路情況。影像清晰度相較上一代車型有著明顯提升,同時車輛周圍的畸變控制也比較合理,并配備了泊車輔助線,實用性不錯。
車輛在日常使用中,經常會遇到轉彎或者掉頭的情況,這個時候車輛的轉向靈活性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了解愛車在原地掉頭時所需的路面寬度,能做到心中有數,從而避免剮蹭等危險情況的發生。經過實測,評測車原地掉頭的最小路面寬度為10.8m,表現處于同級別下游水平。
車內拉手對于行動不便的人來說很有必要,而且對于乘客在顛簸路面的乘車安全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評測車除主駕駛車門外,其余車門上方均配備拉手。
總結:
全新凱美瑞補齊了上一代車型在智能化配置方面的短板,通過搭載與華為合作開發的車機系統,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語音控制以及更豐富的多媒體功能,大大提升了用車體驗。與此同時,全新凱美瑞在舒適性配置和高階倒車輔助影像功能方面也有不小的進步,實用性表現更上一層樓。不過,在車輛前后視野和兩側外后視鏡視野范圍測試中表現差強人意,還存在可優化空間。綜合來看,全新凱美瑞的產品力在同級別車型中依然優勢明顯,不失為家用B級車的熱門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