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盈利空間 9.98萬的秦L不算打價格戰
快科技6月17日消息,近期,關于國內車市“價格戰”的話題討論正酣,不少網友也認為,比亞迪新車價格持續下探,是推動國內汽車價格戰升級的主要品牌。
不過,知名汽車博主“向北不斷電”卻給出了不一樣的觀點,博主稱,最近很多人批評比亞迪打價格戰,擾亂市場。
但他覺得你們誤會比亞迪了,798的秦PLUS/驅逐艦05和998的秦L/海豹06都是可以盈利的,這不算價格戰。
這叫做合理利用規模優勢和技術優勢,讓利給消費者,促進行業的正確可持續性發展。
與之相對應的,是幾年前躺著賺錢,還要加價給老百姓賣車的合資品牌。
事實上,博主所言非虛,即便被贊為“工業奇跡”的秦L只賣9.98萬元,比亞迪依然有足夠的利潤空間。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表示:在10萬到20萬這個區間里面,比亞迪有制空權、有定價權。
比亞迪在價格上沒有太激進,是希望比亞迪能夠比較平穩一點,不要搞得大家都很難受,別人沒活路,這樣也不好。
而比亞迪之所以能夠實現優秀的成本控制,比亞迪高級副總裁何志奇此前也曾做出過解釋:
過去制造業靠采購去挖成本,實際上是很有限的,因為大家看到所有行業上市公司的毛利也就5%-10%,全讓給用戶也沒多少錢,真正的成本創新是技術創新。
比亞迪在成本控制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在于通過技術創新去實現產品設計的優化,以獲得同行所不具備的成本優勢。
技術優勢帶來成本優勢,成本優勢帶來規模優勢,規模優勢最終又會形成新的成本優勢。
2023年,比亞迪全年銷量超過300萬輛,多款車型的單車型銷量均超過30萬輛,單車型的巨大銷量,將大大攤薄各個零部件的生產制造成本。
另外,比亞迪采取的是垂直一體化的供應鏈模式,絕大部分零部件都是自研自產,這也進一步夯實了其成本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