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喊比亞迪太卷?或許是你的視角點太低了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出現了不少令人稱贊的企業家和明星企業,王傳福和他的比亞迪就是其中之一。
王傳福最早并沒有汽車從業背景,但卻干起了造車;他的比亞迪最早并未顯露“帝國”之勢,卻從一開始就在下一盤大棋。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比亞迪在一步步穩固國內市場地位的同時,從一開始就在為“出海”布局。
比亞迪的“出海”發展史可稱為四部曲,即電子電池出海、商用車出海、乘用車出海、乘用車海外建廠。
其中,后兩者是比亞迪乘用車業務進入“終極形態”的重要組成,待全球布局完成,比亞迪將成為如大眾、豐田那般巨無霸型全球車企,在國內和全球各地均有乘用車的銷售渠道和生產工廠。
屆時,國內工廠滿足國內需求,海外工廠覆蓋當地及周邊國家和地區。
2021年5月,比亞迪正式宣布“乘用車出海”計劃,彼時,這個動作并沒有引起太多業界關注,畢竟在他之前,上汽和奇瑞早就在國外過得風聲水起。
更有業界資深媒體人表示,比亞迪的海外銷量不重要。在他看來,海外能有多少人接受新能源車?就算接受程度高了,各個國家的人口基數又有多大?比亞迪的海外銷量,不值得過多關注。
2022年5.6萬輛、2023年24.2萬輛、2024年41.7萬輛,如此海外增長速度,加之一艘艘比亞迪滾裝船陸續“營業”,誰還敢輕視比亞迪的乘用車“出海”?
2025年整個2月,當國內的目光都聚焦到比亞迪的“全民智駕”,全網都在喊天神之眼多牛X時,比亞迪的海外動作依舊持續不斷,特別是中亞南亞地區。
2月20日宣布巴基斯坦首批4家銷售和售后服務門店正式開業;2月26日在尼泊爾舉辦“Hi-Tech”科技展,并攜仰望U8、方程豹豹5、騰勢D9等各類車型,和針刺實驗、e平臺3.0、極致轉向/自動泊車/交叉軸測試/360度原地掉頭等前沿技術和功能“大秀肌肉”;2月28日牽手Astana Motors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和阿斯塔納舉辦雙城發布會。
比亞迪在十天內,展開了一波中亞南亞“三國聯動”,加上2月13日在2025年印度尼西亞國際車展上發布海獅07EV,比亞迪僅在2月,就分別在中亞、南亞、東南亞搞出大動靜。
這要是換做新勢力們,一定會吹上天,但比亞迪卻只當個“常規動作”,并未大肆宣傳。
為何比亞迪集中在中亞南亞發力?或許這又得益于王傳福的前瞻性布局。
早在2022年,比亞迪就開始在烏茲別克斯坦建廠,2023年首批量產新能源汽車——宋PLUS DM-i冠軍版正式下線,自此,王傳福的中亞布局開始提速。
在烏茲別克斯坦建廠布局,猶如三國時期拿下荊州,其戰略意義遠遠大于在當地單一市場的發展。
烏茲別克斯坦位于中亞腹地,地處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是東西方貿易的重要交匯處,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國家,它連接了歐洲、亞洲和中東等各大經濟體。
此外,中亞各國在發展新能源汽車方面相對滯后,新能源汽車普及率并不高,市場發展空間較大。
比亞迪在此布局,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相對較低的成本優勢,在降本的同時提升其整體競爭力,可快速搶占當地市場,同時亦可快速輻射周邊其他國家和地區,與泰國工廠形成聯合之勢。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值得關注的現象。在烏茲別克斯坦,新一代富裕階層已經視比亞迪為身份和時尚的象征,深受年輕且高收入人群的喜愛。
如此,比亞迪可以借助烏茲別克斯坦市場,快速在中亞、南亞地區建立起品牌價值。
此前,雪弗蘭一直稱霸烏茲別克斯坦,其在該國的市占率高達88%。或許不久,雪弗蘭在國內近乎退場的尷尬情景,又要再一次在烏茲別克斯坦上演了。
從冠軍版到榮耀版,再到全民智駕,比亞迪一直在按照自己的節奏“出牌”,然而特斯拉和東風集團帶起的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的價格戰,似乎最終把鍋都甩給了比亞迪。
那么,如果你是王傳福,在銷量如此節節攀升、成本不斷攤薄之下,何以不在價格和價值上找到一個平衡點,讓企業和消費者都受益呢?
在我看來,整天自己的車賣不動,還叫囂著他人是無良內卷,甚至一發聲就要代表中國汽車的車企和老板們,好似一直在井底望天,而比亞迪可能早就在井邊看著更廣闊的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