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復利覺醒 蔚來將印證“飛輪效應”?
營收同比增長18%至657億元,汽車毛利率攀升至12.3%,毛利翻番至64.9億元,交付量突破22萬輛。
這是蔚來的一份“創紀錄”財報,2024年多項指標出現增長,只是凈虧損并未收窄。
正如我們看到的,長期主義的蔚來注重研發,因持續虧損,常陷入質疑和輿論漩渦中。
盡管去年凈虧損擴大至 224 億元,但資本市場卻用真金白銀投下信任票:戰略投資者33億元現金增資認購,武漢廣創基金15億投資、還有最近的寧德時代25億戰略注資。這看似矛盾的現象,一定程度上反應出行業對蔚來 "長期主義商業模式" 的認可。
十年磨一劍,這一次,蔚來將盈利時間表從2026年提前至今年四季度,或將印證“飛輪效應”。
然而,市場上存在質疑的聲音。究其原因,一是凈虧損的沒有收窄跡象,二是時間緊。那么,蔚來實現四季度盈利,到底有沒有戲?
蔚來的錢,花哪了?
透過財報,我們可以看到,2024年全年,蔚來的營收、銷量、毛利、毛利率均實現了爬升;其中,整車毛利率提升至12%,綜合毛利率持續提升至近10%。
種種利好之下,為什么凈虧損未能收窄?
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新品牌的建立以及研發等費用的“拖累”。去年,樂道品牌及首款產品樂道L60正式上市。據統計,樂道目前在全國已經有400家門店。
從產品設計、品牌宣發,再到渠道建設和銷售人員安排等,都是一筆不菲的費用。相較2023年,2024全年的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增加了28億左右。
再有,研發一直是重投入。2024年,蔚來的研發投入為130.4億元,盡管同比降2.9%,但是金額是小鵬汽車研發開支的兩倍之多,零跑的四倍之多。
這一年,蔚來智能駕駛芯片“神璣9031”流片成功,全量發布整車全域操作系統“SkyOS·天樞”,發布中國首個智能駕駛世界模型NWM以及蔚來智能駕駛技術架構“NADArch 2.0”,蔚來構建了從智駕芯片到操作系統,再到智能駕駛系統等頂級應用在內的體系化能力。此外,蔚來的線控轉向技術獲得工信部首個量產許可。
除此之外,“可充可換可升級”也是蔚來的特色,這一年里,蔚來的基礎建設沒有停,持續加密和完善。截至2024年底,蔚來在全球已經累計建成3054座換電站、4292座充電站、25097根充電樁。
不久前,蔚來創始人、CEO李斌明確表明,到四季度,蔚來的銷售服務網絡和換電站的建設也會基本完成階段性布局。這意味著,四季度蔚來的投入將會有所減少,開源節流。
盡管投入巨大,有點入不敷出,但是好在李斌總能融到錢。去年9月,就有戰略投資者以33億元現金增資認購蔚來中國的新發行股份;去年5月31日,蔚來能源獲得武漢廣創基金等機構15億元人民幣戰略投資;不久前,寧德時代推進對蔚來能源不超過25億元人民幣的戰略投資。
蔚來與寧德時代合作的消息一出,蔚來港股迅速拉漲,漲幅一度逼近18%,最終收漲8.95%;其美股同樣收漲,漲幅達到3.18%。
要知道,新能源車賽道的融資難度不斷增大,蔚來能夠持續獲得融資,足以見得資本市場對于蔚來的認可。
然而,網絡上時有蔚來的不當輿論,用戶最純粹的愿望莫過于“蔚來活下去”。不管是研發還是基建,蔚來始終在做的就是圍繞用戶。
所以,不管是為了用戶,還是為了自身,蔚來都要盡快實現“造血”能力。正如李斌所強調的那樣,如果不能在今年四季度如期盈利,對未來的長遠發展、商業模式都將是非常大的考驗。
四季度盈利,蔚來底氣在哪?
眼前,理想已經連續九個季度實現盈利,零跑也實現了扭虧為盈,小鵬和小米銷量狂飆。在如此嚴峻的挑戰中,蔚來需要背水一戰。
在2024年第三季度財會上,李斌給出的盈利時間是2026年;如今,只是過了一個季度,時間點就提前到了2025年。時間節點的變化,足以看出蔚來已經加快了步伐。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實現快速盈利?組織改革、降本增效。
不久前,李斌在內部講話中強調:“我們要在有效的資源邊界內,把錢花在刀刃上,把時間花在刀刃上,才有可能走出來。”
蔚來在全公司范圍內推進組織變革,并落地了基本經營單元(CBU,cell business unit)的經營機制,預計在一季度大規模推行該制度,二季度實行全面落地。據了解,李斌親自下場參與電池等核心部件的談判,要求成本控制精確到“小數點后四位”,部分采購價降幅達15%,要求“每一分錢投入都要聽到回響”。
此外,李斌曾公開表示,2025年將是蔚來的四個大年:產品大年、技術大年、換電基建大年、國際大年。
產品端,三個品牌9款新車,接下來每個季度都將有新品發布。蔚來品牌今年將切換NT3.0平臺,在2024年基礎上保持一定增長;樂道持續放量,樂道L60在去年12月的交付量已經突破1萬;螢火蟲品牌同名車型將在4月19日上市并交付,并有望在全球布局中帶來增量。
至此,蔚來將形成“蔚來主品牌+樂道+螢火蟲”三大品牌體系,蔚來品牌定位高端市場,樂道定位中端家庭市場,螢火蟲定位小型車市場。三大品牌將覆蓋各大細分市場,并實現技術的協同。
同時蔚來在研發上的長期投入,將迎來回報期,并支撐三個品牌。三個品牌車型將平臺化生產,復用率大幅提升,供應鏈成本大幅降低。其中,自研芯片將搭載于ET9及2025款車型,ET9的批量交付,則有望提升蔚來的毛利率。
換電基建方面,蔚來積極踐行“縣縣通”的規劃,計劃年底累計完成27個省級行政區的換電站全覆蓋。技術端,從3月份開始滿血版的天樞SkyOS操作系統、神璣芯片、世界模型的端到端的城區的智駕將陸續交付。國際化方面,今年蔚來要進入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
蔚來四季度盈利的懸念,正在被拆解為可量化的戰略路徑。盡管市場質疑聲仍在,但戰略投資者的持續注資、供應鏈成本的顯著優化、以及產品大年的密集交付,已為盈利目標鋪就跑道。
蔚來試圖用“技術飛輪”的完整轉動,來扭轉四季度盈利,把技術投入轉化為看得見的 "賺錢能力",用技術復利滾出更大的市場蛋糕。
從“燒錢擴張”向“效率優先”,蔚來正在實現企業的重構,時間雖緊迫,但此刻的蔚來,正以刀刃向內的改革勇氣,做好了背水一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