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明高:預計全固態電池2027年開始裝車
隨著新能源汽車、儲能裝置的快速發展,產業對新型電池研發的需求變得更為緊迫。其中,全固態電池被業界公認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的“終極形態”,海內外眾多車企正紛紛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加速推進其產業化進程。
近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專家媒體交流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對固態電池的發展進程進行了全面梳理。他表示,全固態電池預計 2027 年開始裝車,真正形成規模、占到市場1%可能還需五到十年。
“技術變革是一個慢過程,要經歷醞釀、起步、發展、提速、爆發多個階段。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寧德時代、比亞迪等行業頭部企業紛紛加大布局力度。因此,2024 年應該說是中國全固態電池的里程碑年份。”歐陽明高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歐陽明高還表示,“固態電池不是絕對安全,沒有絕對安全的電池,我們是提升它的安全性水平。”國內主要汽車電池企業大多聚焦以硫化物為主體電解質的技術路線,目標是實現車用電池比能量 400Wh/kg 左右,超越傳統電池,通過全固態電池將高鎳三元電池安全性提升到磷酸鐵鋰電池水平。”他預測,全固態電池產業化開始的時間在2027—2028年,到2030年可以完全實現量產。
對于 500Wh/kg 的車用全固態電池,突破鋰負極技術是關鍵,這可能借助基于人工智能的材料研發平臺來實現。因此,歐陽明高預計其產業化的時間大概在2030—2035年。
歐陽明高闡述了固態電池研發與人工智能的緊密聯系。他提到,在“AI for Science”這個全球新領域,中國具備顯著優勢。“我們的優勢是電池行業大,參與的人多,數據多,我們的電池工程師是百萬量級的。另外,我們的底子厚,傳統電池的基礎好,產業鏈配套齊。”
據分析,人工智能將加速固態電池研發,盡管研發工具本身需要一定時間,見效大概要兩三年,但一旦應用,研發效率至少能提高幾倍。目前,大模型普及后,其在電解液開發、電池管理系統開發等方面將發揮更大作用,自動實驗系統和數據庫建設也在加速推進。
在探討固態電池對市場格局的影響時,歐陽明高表示:“固態電池一定會引起產業格局的變化,現在整車廠研發全固態電池非常積極。”
此外,歐陽明高還提及固態電池回收的問題,認為全固態電池回收價值更高、更容易。由于硫化物全固態電池電解質成本偏高,固態電池回收的經濟價值也很高,在初期進入市場可能會采用租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