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季度熱銷新能源車投訴銷量比排行
據國內領先的缺陷汽車產品信息收集平臺車質網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共受理國內新能源車投訴量累計為4,201宗,乘聯會數據顯示同期國內新能源車(純電動、插電混動、增程式)銷量約為134.3萬輛。據統(tǒng)計,一季度有銷量數據支撐的新能源車共有214款,為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車質網本次只統(tǒng)計這214款車型的首次投訴案例,計算得出2023年一季度新能源車投訴銷量比均值為萬分之31.3,數值較2022年四季度的萬分之17.6出現大幅提升,整體投訴銷量比表現急劇轉差。
35款熱銷車型投訴銷量比優(yōu)于同級均值
作為國內領先的缺陷汽車產品信息收集平臺,車質網采用“投訴銷量比”評價體系,對2023年一季度國內新能源車進行分析。據統(tǒng)計,一季度國內新能源車銷量均值為6,275輛(平均月銷量約為2,092輛),在有銷量數據支撐的214款車型中共有40款車型銷量超過該均值,成為一季度熱銷新能源車型。其中,有35款車型表現優(yōu)于一季度新能源車投訴銷量比均值萬分之31.3,在國內熱銷新能源車型中具備良好的口碑基礎,產品質量穩(wěn)定性表現好于國內其他新能源車型。這些熱銷車型投訴銷量比具體表現如下:
銷量投訴量雙降 投訴銷量比表現陷入短期低迷
從近一年來各季度新能源車投訴量銷量變化來看,整體呈現出沖高回落的態(tài)勢,一季度的投訴量已降至近一年來的最低點,環(huán)比下降約20%。相比之下,一季度新能源車的銷量環(huán)比同樣出現大幅下滑,較2022年四季度下降36.3%。
如圖所示,近一年來新能源車季度投訴銷量比整體呈現出觸底反彈態(tài)勢,經過連續(xù)兩個季度投訴銷量比數值環(huán)比下降后,2022年四季度的數值跌入谷底。隨后到來的2023年一季度,投訴銷量比受投訴量、銷量雙雙下降等因素影響,數值大幅反彈,投訴銷量比表現呈現轉差跡象。
中型車、中大型車投訴銷量比表現拖后腿
從一季度新能源車各車型屬性的投訴量對比可以看出,與燃油車投訴量分布類似。其中SUV、中型車和中大型車的投訴量突破了千宗。值得注意的是,中大型車本季度的表現可謂“冰火兩重天”,一方面是投訴量翻倍增長,成為新能源車型中季度投訴量最高的年款車型;另一方面,中大型車一季度累計銷量跌破10萬輛,慘遭“腰斬”。
從一季度新能源車車型屬性投訴銷量比數值來看,除中大型車外,中型車的投訴銷量比數值同樣明顯高于去年同期,達到了近一年來的最高點。相比之下,2022年四季度投訴銷量比數值環(huán)比飆升的小型車,本季度上演大逆轉,投訴銷量比數值降至歷史最低點,整體表現可圈可點。
質量問題爆發(fā) 投訴占比持續(xù)攀升
從一季度新能源車投訴類型占比中可以發(fā)現,單純服務問題投訴占比持續(xù)回落,而單純質量問題的投訴占比突飛猛進,較2022年四季度提高了16.3個百分點。據車質網數據顯示,一季度新能源車質量問題投訴中,“影音系統(tǒng)故障”和“座椅故障”投訴量相對較高,均突破了500宗,投訴增量集中在部分自主品牌純電動車型。
自主品牌占比創(chuàng)歷史新低 德系品牌復蘇
2023年一季度,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入榜車型數量較上季度有所增加,但占比卻下降了9.4個百分點。相比之下,德系品牌的入榜車型數量和占比均有所提升,其中占比提高了5個百分點。
數據看點:
從一季度榜單來看,自主品牌入榜車型數量依舊占據絕對優(yōu)勢,其中比亞迪毫無懸念地蟬聯榜單大贏家,共有9款車型進入榜單,較2022年四季度增加5款。
具體到榜單車型,紅旗E-QM5憑借“零投訴”的成績拔得頭籌,成為本季度榜單的“大黑馬”。自2022年由專供網約車市場轉型至家用車市場后,紅旗E-QM5市場表現一路長虹,特別是進入2023年后,月均銷量保持在4000輛+的水平,整體表現可圈可點。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四季度由于銷量原因未能入榜的騰勢D9,本季度成功晉級榜單,且排名前列,同時也是榜單中唯一一款MPV車型,短期投訴銷量比表現值得肯定。本季度德系品牌共有3款車型上榜,除上季度首次進入榜單的寶馬iX3和寶馬i3外,2022年二季度上市的smart精靈#1順利入榜,雖然排名偏低,但投訴銷量比表現較上季度有明顯提升,望再接再厲。
本季度自主新勢力品牌表現穩(wěn)定,共有8款車型入榜,與上季度持平。其中,理想汽車本季度的整體表現要好于其他新勢力品牌,共有3款車型進入榜單,且都位居榜單前十名,勢頭強勁。而從車型層面來看,蔚來ET5憑借出色的市場表現成功領跑,榜單排名由上季度的第4名升至榜單亞軍。相比之下,上季度遺憾落選榜單的小鵬P7,本季度雖如愿回歸,但排名靠后,且投訴銷量比數值也突破兩位數,表現持續(xù)轉差。